【Kaiyun·開云,新聞】人由魚進化而來,這是目前科學界的一種說法。但在細節(jié)上,人是如何從魚變成人的?魚的部位最終是否在人身上得到了“保留”?在此之前,人類可以說對此一無所知。但最新的科學研究向我們揭示了其中的秘密。
科學家稱人的中耳是由魚類呼吸的鰓進化而來的,這不免讓人覺得怪怪的,但這就是研究得出的結(jié)果。近日,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蓋志琨聯(lián)合英國、瑞典科學家,在《生態(tài)和演化前沿》發(fā)表最新研究成果,首次證明人類的中耳曾經(jīng)是魚類用來呼吸的鰓。
云南曲靖早泥盆世寬甲魚化石上發(fā)現(xiàn)的鰓絲印痕
不過,細想一下,不對啊!人的耳朵是用來聽聲辯位的,而魚鰓是用來呼吸的,魚鰓是怎么演化為人耳的?
通過在云南曲靖早泥盆世寬甲魚化石中首次發(fā)現(xiàn)的鰓絲印痕,研究人員建立了魚類噴水孔從無頜類的鰓到人類中耳的演化序列,其中這幾個階段:A、真掌鰭魚及其噴水孔切面;B、 棘螈;C、 魚石螈及其中耳切面、D、爬行動物及其中耳切面; E、哺乳動物及其中耳切面。
魚類噴水孔向人類中耳演化的幾個階段
研究表明,早期硬骨魚類有能力從噴水孔中呼吸空氣,這很可能是魚類登上陸地的一種預適應特征。隨后,有魚類打通了鼻腔與口腔的通道,鼻孔又成了主要的呼吸器官。而登上陸地后的四足動物,器官不斷進化,魚鰓就此失去了呼吸功能,逐漸演化成我們中耳腔——鼓膜室,同時舌頜骨及與其關節(jié)的方骨和關節(jié)骨也逐漸退化變小,最終進入到我們的中耳,演化為我們中耳的三塊聽小骨,并被重新命名為鐙骨、錘骨和砧骨,負責將聲音傳遞給大腦。如果沒有史前魚類的大膽實驗,今天人類可能沒有這么靈敏的聽覺。
版權(quán)所有,未經(jīng)許可不得轉(zhuǎn)載
-Kaiyun·開云